• 首页
  • 研究室概况
    • 现任领导
  • 团队成员
    • 导师风采
    • 科研人员
    • 在读学生
  • 科学研究
    • 科研方向
    • 实验平台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联系我们
  • 首页
  • 研究室概况
    • 现任领导
  • 团队成员
    • 导师风采
    • 科研人员
    • 在读学生
  • 科学研究
    • 科研方向
    • 实验平台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联系我们
学术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

十一室举办2023年度部门第四期学术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3-09-06 作者: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室
【  小 中 大  】

 8月29日下午,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室在控制大厅三楼会议召开2023年度第四期学术交流会,室主任陈祥松主持会议,全室师生40余人参会。

  学术报告环节中,王奇老师作题为《等离子体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课题组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制备石墨烯催化剂,并分别用于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解水制氢制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有效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并且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达到或优于商用铂碳催化剂。

  学生们也分享了试验研究的进展,汪瑾分享了《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高效合成乳酰-N-四糖和乳酰-N-岩藻五糖I》的报告,她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设计全细胞生物合成 LNT 和 LNFPI的多个关键要素,建立了LNT和LNFPI的的合成通路,强化和平衡了胞内前体的供给,筛选了高产的四糖和五糖转移酶,并且优化工程菌高密度发酵条件,对于提升LNT和LNFPI产量,为后续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目前LNT和LNFPI的产量均高于文献报道最高水平。于苏鹏以《合成氨调研与等离子体法海水提铀应用研究》为题,着重介绍了等离子体-光-偕胺肟-纤维素(PLAOC)吸附剂的设计理念和制备过程,该吸附剂具有脒肟材料的环境友好性,表现出卓越的铀浓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富铀吸附剂为海水中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前景广阔的可行方法。李日正作了《小型平面螺旋线圈RF-ICP离子源研制》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离子源的背景,设计思路和结构特征;阐述了基于仿真模拟获得RF-ICP离子源空间感应电磁场的分布,等离子体产生和线圈功率耦合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在不同射频天线结构以及放电室规格对等离子体产生的影响和不同引出电极电压、电极间距、孔径以及电极形状对引出离子束流特性的影响。

  本次交流会,科研人员们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同时通过现场点评,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提升研究室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起到推动作用。


上一篇:

十一室举办部门学术交流会

下一篇:

没有了!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室概况 | 联系我们 |
© 1996 - 2022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安徽合肥蜀山湖路350号
电话:0551-65593500
官方微信